創作者必須知道的著作權知識!做這些影片千萬要小心...

2018.08.09

橫跨法律與 YouTube 規範的隱私權與著作權,可說是創作者絕對不可踩的大地雷。但事實上,只要一個疏忽得罪了版權方,創作者就有可能跌進萬劫不復的深淵。
 

大家都在用就是對的?小心你可能已經侵權了...

音樂 Cover、二創影片可說是網路廣為流傳的題材,但只要沒有取得正式授權,都算是違反著作權。而音樂只是其中的冰山一角,圖片、商標…這些都是在著作權的管轄範圍內。
 
「音樂的著作權不是只有唱片公司,包含作詞、作曲…每個部分都各自擁有不著作權。其中一間願意授權,還是有可能被其他間停權。」CAPSULE. 副總 Esther 也解釋道為何寄信給唱片公司盼望取得授權,大多石沉大海的原因。
 
日本就曾發生創作者錄製跳舞的影片,卻因為背景音樂未獲得授權音軌被消除,影片不久後更是被下架。這樣的狀況,純看版權擁有者要不要行使著作權,凶狠一點的版權方更會走上法律途徑。身為創作者的貼心夥伴,CAPSULE. 自然沒忘替自家創作者爭取正式授權的圖庫、音效、效果、甚至字體都囊括其中,就是為了讓創作者能夠更自由、更安心地創作。

 (圖片來源:Pixabay)

 
危險題材真的很危險!

刺激、大膽的實驗影片也是相當受觀眾歡迎的題材,但這樣的實驗影片不只本身具有危險性,更有可能危害到創作者本身。
 
日本就發生過創作者將擦擦筆微波,證實擦擦筆的內容物會因為微波過後消失。這樣的實驗被傳開來後,引起小學生爭相模仿,然而,有位小朋友在沒有擦擦筆的情況下改以鉛筆替代,最終鉛筆燒起來,引起了不小的混亂事後創作者更是「土下座」向觀眾致歉,事件才就此落幕。
 
當然,這不是說實驗性影片再也不能做。Esther 也提醒創作者們,真的要做務必要在口頭、影片說明欄位、甚至是字幕跟標題上,明確地表示不要模仿,才能有效降低爭議。

(圖片來源:Pixabay)

 
隱私權也不能忽視
 
「只要沒有自主拍那個人,樣子沒有很清楚,目標也不是他,這樣的畫面是可以使用的。」CAPSULE. 創作者黑羽也分享自己詢問 YouTube 官方後得到的答覆。
 
Esther 更補充說明,除了要準備肖像權同意書或是錄下口頭承諾,出國拍攝更是必須小心。就像美國與台灣對於肖像權的定義完全不同,倘若不小心觸犯當地法律,除了 YouTube 有權直接下架影片,更有可能引起法律糾紛。

然而,若創作者在拍攝前已徵求店家、當事人同意,卻在影片上架後被要求將影片下架。這樣的狀況,創作者在法律面上是沒有疑慮的。但若不將影片下架,輿論壓力可能對創作者甚至當事人造成傷害,這也非創作者所樂見。過去台灣就曾有創作者面臨這樣的情況,最終仍舊決議將影片下架,避免悲劇發生。

(圖片來源:Pixabay)


這不是侵權,而是另類的宣傳?
事實上,如果善意地使用這些素材,確實有版權方不認為是侵權,反而還認為是正面宣傳或是正向交流,進而默許這樣的作品存在。這也是為何許多 Cover、遊戲、甚至是說書的影片都存活於網路上的原因。
 
不重製修改引用片段、完整標明出處來源、素材只是輔助,這三點是比較普遍的引用原則。不過這也不代表遵循這三點就不會被下架,過去也曾有遊戲類創作者因為據透太多遊戲劇情導致作品被迫下架。
 

擁有著作權的一方有絕對的權利

 
確認好授權再開始創作,不僅是展現對於他人的尊重,更是創作者保護自己的最佳方式喔!

更多資訊

企業資訊